“链主”招商 制造业成“链”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唐红梅)“沈总,我已登机,到了联系!”
3月13日上午,新疆大道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大道实业)的董事长杨森从乌鲁木齐出发,去杭州找几家企业谈合作。
登机后,杨森给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万中发了一条微信。

3月13日,在新疆大道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企业董事长杨森(中)跟工作人员安排近期工作。记者唐红梅摄
新疆大道实业是乌鲁木齐制造业的“链主”企业,也是经开区(头屯河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
新疆大道实业在经开区(头屯河区)投资建设了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项目,这是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的重点项目,占地8000亩,布局为高端制造、科技孵化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
“我这次出差的任务,主要是围绕乌鲁木齐的装备制造业,为园区招商。”杨森出发前,带记者来到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实地介绍企业今年的发展规划。

3月13日,在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的新疆中通客车主机厂,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新下线的新能源客车。记者唐红梅摄
从经开区(头屯河区)白鸟湖片区穿过白鸟湖登龙岭隧道,沿两河路直行几分钟,就能看到公路两侧连成片的新建厂房,颇具气势,这一片都属于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
眼下,园区已有部分厂房投用,包括焊接、涂装车间,以及特种车辆和新能源客车的总装车间。
走进总装车间,现代化生产气息扑面而来,每个环节都有智能化设备,几名工作人员在检查刚下线的几辆新能源客车。

3月13日,在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的新疆中通客车主机厂,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新下线的新能源客车。记者唐红梅摄
“这一批客车都是疆内的订单。”杨森说,去年,新疆大道实业旗下的新疆中通客车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新能源客车,共生产了1000多辆电车,并下线了氢能源客车。今年已生产200多辆客车订单,还有300辆的意向订单正在洽谈。
“我们还和周边国家洽谈了合作,今年计划生产3000辆新能源客车。”杨森说,目前生产汽车的零配件大都从国内其他城市运来,要降低采购成本,就需引入更多零配件落地,这是今年自己要参与招商的一件大事。

3月13日,在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的新疆中通客车主机厂,车间技术人员正在检查即将下线的新能源客车。记者唐红梅摄
杨森是乌鲁木齐和经开区(头屯河区)两级政府聘请的“招商大使”。他要去拜访沈万中的公司,调研可研发和生产燃料电池所需的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等完整配件。
去年9月,“长三角”名优企业家考察团来乌鲁木齐考察时,沈万中就在其中,企业家到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考察时,杨森和沈万中相识,并一直保持联系。
“沈总听说我要去杭州,专门邀请我到他们车间看看,我也希望他能来乌鲁木齐投资,正好再聊聊。”杨森说。
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市场规模大、技术集成度高,对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强,经开区(头屯河区)还聚集了陕汽、广汽等汽车生产企业。

3月13日,在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的新疆中通客车主机厂,车间技术人员正在检查即将下线的新能源客车。记者唐红梅摄
今年,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的特种车辆、专用车辆的设备安装也将到位,并投入生产。
杨森指着园区周边的厂房说,这些厂房包括大型冲压中心、机加中心、电镀中心等,可为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提供配套。
从湖北前来投资的新疆伊斯顿工业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就开始准备设备进场,今年将投产。
该公司总经理王昊翔说,经开区(头屯河区)政府和杨森向企业抛出“橄榄枝”后,企业来考察过多次,最后落地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投产后,将生产冲压件、锁具、油箱、特种车窗、结构件等零配件。
“哪怕做小本买卖都会算账后再投资,大企业选择落地乌鲁木齐,肯定相信这里的发展前景。”杨森向记者展示他手机中合作伙伴和意向客户的信息,并说每天自己会收到几十条洽谈合作的信息和电话。

3月13日,在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的新疆中通客车主机厂,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新下线的新能源客车。记者唐红梅摄
去年以来,杨森跟随政府部门外出招商的同时,还多次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自行招商,成效显著,其中十余家企业已确定今年入驻。
杨森说,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的零部件产业园也将完成建设,配套企业今年入驻后,还为乌鲁木齐的农牧机械、纺织机械、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所需提供服务,夯实本地制造业的基础。
“作为‘招商大使’,我希望宣传好乌鲁木齐的重点产业、招商政策、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来乌鲁木齐投资兴业,就像我 6 年前从北京来选择乌鲁木齐一样。”杨森说。
13日下午,杨森落地杭州,刚开机,他又收到几条信息,北京、厦门、合肥等多地的企业家向他发出邀约,希望见面洽谈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