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泰多策略收益灵活配置混合财报解读:份额缩水12.73%,净资产下滑10.46%

时间: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2025年3月29日,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国泰多策略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中,面临着基金份额和净资产双下滑的局面,不过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同时管理费有所降低。这些数据变化背后反映了怎样的投资状况和市场环境?对投资者又有哪些启示?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基金业绩:净利润扭亏为盈,仍不及业绩比较基准

主要会计数据:净利润增长显著,资产净值有所下滑

从主要会计数据来看,国泰多策略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在2024年实现了净利润1,387,894.50元,与2023年的 -3,496,838.18元相比,实现了扭亏为盈。然而,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为59,703,098.54元,较2023年末的66,680,446.85元下滑了10.46%。

年份本期利润(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本期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本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期末可供分配利润(元)期末可供分配基金份额利润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
2024年1,387,894.500.03082.27%2.60%13,546,377.960.320959,703,098.541.414536.40%
2023年-3,496,838.18-0.0600-4.23%-4.38%13,898,853.640.287466,680,446.851.378732.95%
2022年-51,507,814.62-0.1767-11.91%-6.16%24,908,350.530.3536101,582,025.031.441939.05%

基金净值表现:长期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在基金净值表现方面,过去一年该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60%,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1.86%,跑输业绩比较基准9.26%。从长期数据来看,过去三年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7.9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2.27%,同样跑输业绩比较基准5.67%。

阶段份额净值增长率①份额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①-③②-④
过去三个月4.62%0.13%0.52%0.87%4.10%-0.74%
过去六个月5.14%0.15%9.14%0.82%-4.00%-0.67%
过去一年2.60%0.19%11.86%0.66%-9.26%-0.47%
过去三年-7.94%0.22%-2.27%0.58%-5.67%-0.36%
过去五年18.65%0.33%12.92%0.61%5.73%-0.28%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36.40%0.34%30.56%0.61%5.84%-0.27%

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

投资策略:债券投资主导,灵活调整久期和杠杆

2024年,国内经济基本面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房地产市场走弱,市场风险偏好未明显提振,债券市场维持偏强走势。该基金总体保持较为积极的久期,密切关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变化,灵活调整组合久期和杠杆,在回撤幅度较为可控的情况下获得了一定收益。

市场展望:经济温和复苏,债券市场波动或加大

展望2025年,国内经济基本面预计延续温和复苏态势,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带动广谱利率下行。但债券市场波动预计会有所加大,一方面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变化也会影响国内政策出台节奏。基金策略上,将在保持积极久期的同时,更加灵活地调整组合久期和持仓结构。

费用分析:管理费、托管费双降

管理人报酬与基金管理费:支出减少

2024年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734,555.69元,较2023年的1,150,351.80元减少了36.15%。其中,应支付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为337,916.96元,应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净管理费为396,638.73元。

项目本期(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上年度可比期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734,555.691,150,351.80
其中:应支付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337,916.96517,406.13
应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净管理费396,638.73632,945.67

托管费:支出相应降低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为122,425.89元,相较于2023年的191,725.29元,减少了36.14%。自2023年7月24日起,支付基金托管人的托管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0.20%的年费率计提。

项目本期(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上年度可比期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122,425.89191,725.29

投资组合分析:债券为主,股票操作有亏有盈

资产组合:债券投资占主导

期末基金资产组合中,固定收益投资占比90.75%,金额为54,368,815.62元,全部为债券投资。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比9.22%,金额为5,522,093.33元。权益投资和基金投资均为0。

序号项目金额(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1权益投资--
其中:股票--
2基金投资--
3固定收益投资54,368,815.6290.75
其中:债券54,368,815.6290.75
资产支持证券--
4贵金属投资--
5金融衍生品投资--
6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其中:买断式回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7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5,522,093.339.22
8其他各项资产20,242.460.03
9合计59,911,151.41100.00

股票投资:买卖差价收入为负

2024年该基金买卖股票差价收入为 -1,591,157.00元,卖出股票成交总额为78,775,670.31元,卖出股票成本总额为80,210,972.18元,交易费用为155,855.13元。

项目本期(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卖出股票成交总额78,775,670.31
减:卖出股票成本总额80,210,972.18
减:交易费用155,855.13
买卖股票差价收入-1,591,157.00

债券投资:收益较为可观

债券投资收益为3,657,756.52元,其中债券投资收益——利息收入为1,138,037.47元,债券投资收益——买卖债券(债转股及债券到期兑付)差价收入为2,519,719.05元。

项目本期(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上年度可比期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债券投资收益——利息收入1,138,037.471,105,171.83
债券投资收益——买卖债券(债转股及债券到期兑付)差价收入2,519,719.05-173,577.60
债券投资收益——赎回差价收入--
债券投资收益——申购差价收入--
合计3,657,756.52931,594.23

份额与持有人分析:份额缩水,个人投资者为主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赎回导致份额减少

本报告期内,基金总申购份额为3,208,257.58份,总赎回份额为9,363,643.29份,导致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42,208,711.50份,较期初的48,364,097.21份减少了12.73%。

项目份额(份)
本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48,364,097.21
本报告期基金总申购份额3,208,257.58
减:本报告期基金总赎回份额9,363,643.29
本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42,208,711.50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及持有人结构:个人投资者占比100%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为11,240户,户均持有基金份额3,755.22份。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为0,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为42,208,711.50份,占总份额比例为100.00%。

持有人户数(户)户均持有的基金份额持有人结构
机构投资者
持有份额
11,2403,755.220.00

期末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情况:持有比例较低

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份额总数为85,705.94份,占基金总份额比例为0.20%。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持有本开放式基金份额为0,本基金基金经理持有本开放式基金份额在0 - 10万份区间。

项目持有份额总数(份)占基金总份额比例
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85,705.940.20%

风险与机会提示

风险提示

  1. 业绩波动风险:尽管2024年基金实现净利润转正,但长期来看业绩波动较大,且多次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者需关注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
  2. 市场风险:2025年债券市场波动预计加大,受国内政策和国际形势影响,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可能受到冲击。
  3. 信用风险:虽然基金管理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信用风险,但债券投资仍面临发行主体违约等信用风险。

机会提示

  1. 债券投资机会:若2025年货币政策带动广谱利率下行,债券价格有望上升,基金的债券投资可能获得更好收益。
  2. 调整策略机会:基金管理人计划更加灵活地调整组合久期和持仓结构,若策略调整得当,有望提升基金业绩。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