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疆巴州警方“流动驿站”打造便民服务新高地

时间: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朱祥明 李桂华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公安局聚焦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创新推出“流动驿站”服务模式,把政务服务从固定窗口拓展至田间地头、集市景区、校园社区,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驿站”与政务办理的“前沿阵地”,构建了高效便民“能量圈”,让政务服务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该模式自推行以来,群众办事平均时长缩短15%,政务服务事项一次性办结率提升至50%,便捷与关怀触手可及,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创新驱动 打造便民服务新引擎

“没想到这么快在景区就解决了难题,新疆的警察太贴心了!”3月29日,巴州轮台县阳霞镇举办杏花节赏花活动,各地游客云集。

一位来自河南的游客不慎丢失身份证,焦急万分,担心影响后续行程。

入驻景区的公安“流动驿站”服务小分队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利用移动办公设备,现场为该游客办理临时身份证明,仅用了不到10分钟。

巴州公安机关深度聚焦“放管服”改革,将“流动驿站”列为核心项目。通过制定相关便民服务工作机制,明确了党委牵头、警种协同、考核驱动的推进路径,精心组建专业的“流动驿站”服务小分队,选拔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服务态度热忱的民辅警充实到服务队伍中。

为确保“流动驿站”高效运作,巴州公安机关全方位保障,明确职责任务与保障机制,统一配备可移动办公设备、应急物资和宣传资料等。部分县市更是升级“流动驿站”,打造“流动服务车+LED屏+直播平台”的智慧化配置,使其兼具通讯、业务办理、应急救援等多元功能。在驿站内,贴心设置急救箱、饮水机、雨伞,以及各类宣传资料,方便群众随时取用。

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巴州公安机关积极创新模式,依托民辅警入户走访、召开企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需求清单”,采用“主动下沉+预约服务”双轨并行模式,实现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

精准施策 跑出便捷服务“加速度”

“真的太方便了!在棉田边就能办好居住证,太省心了。”2024年10月,尉犁县公安局深入调研务工人员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在棉田旁设立“流动警务站”,专门为采摘工办理居住证。自驿站设立以来,为120余名采摘工办理了居住证,同时服务偏远地区群众1.2万人次,真正做到“群众办事不出村”。

巴州公安机关把“流动驿站”打造成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围绕便民利民目标,全力提速业务办理。面对群众咨询的户籍办理、房屋出租、车驾管等17个事项,以及21个代办事项,民辅警当场给予精准答复与办理。

为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驿站服务点位以“人流密集、需求集中”为原则。在巴扎日、节假日等特殊日子,以及景区、企业等重点场所,合理布局“流动驿站”,确保服务触及更多群众。

针对城乡差异,巴州公安机关制定了精准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在城区,以商圈、社区为核心,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办理业务。在农牧区,充分考虑巴扎日人员集中、农忙季村民出行不便等实际情况,开展灵活的巡回服务,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温情传递 构筑群众满意“暖港湾”

“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反诈知识,还学会了用‘新疆公安微警务’小程序办理身份证。”3月23日,正在逛街的刘女士对库尔勒市公安局“流动驿站”的服务赞不绝口。

巴州公安机关积极创新,将“流动驿站”的政务服务与安全教育、政务直播深度融合,打造出“流动驿站+直播带货”的全新模式。民辅警通过网络直播、现场讲解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户籍业务跨省通办、一窗通办的便捷流程,悉心指导群众使用“新疆公安微警务”“巴州公安微警务”“云叫号”小程序等政务服务举措,同时广泛普及防诈、禁毒、交通安全等知识。

此外,巴州公安机关全力深耕“一县一品牌”建设,精心培育“博湖西海枫警”“轮台白杏义警”“梨城午间驿站”等极具特色的驿站。通过统一醒目标识、规范标准化流程,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公安服务IP。不仅如此,还创新推出“驿站+”模式,积极吸纳社区志愿者、企业安全员共同参与服务,有效延伸警务服务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