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光明时评】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崭新的前景正在浮现:人类休闲将可能进入一个以人的精神提升和兴趣满足为核心价值、以休闲体验为外在表象的新时期。
休闲的形态随文明演进不断嬗变:在原始社会,祭祀舞蹈、岩画创作构成最早的休闲形态;在农业文明,节庆、棋艺、诗歌等是休闲的主要形式;在工业社会,旅游、电影、体育赛事等活动拓展了人们的休闲生活;而在智能时代,虚拟现实、元宇宙社交等更加丰富多元的休闲样态将会逐步呈现。
古今中外,休闲始终与哲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诞生和跳跃性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强调“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强调生产力的进步应使人类摆脱“谋生”劳动时间的束缚,通过自由时间实现自我完善。不以物质获取为目的的劳动,不再是生存所需,而是健全成长、精神愉悦的兴趣盎然。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绝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维持生存;工业革命后,时间的分配发生革命性变化,使得休闲从生活的边缘走向中心。
随着生产效率达到一定高度,休闲升华为劳动的高级形式,超越传统劳动而聚焦于体验感悟、专注于创新创造,成为人类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景和状态。在这样的境界,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化、艺术人文、科学创造和哲学思考,追求更高层次的生存意义与价值。人文艺术学科、哲学社会科学获得新生和磅礴发展,科学技术工程学科超越“工具性”的价值特性得以体现,人类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这个意义上说,休闲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调剂,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从多个维度解放人类,将人类推向更高价值的活动领域。
当传统劳动被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和人工智能所替代,人们对情绪价值和精神产品的需求将大规模提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人工智能时代的休闲更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激发灵感、提升创造力,从而更好地从事高级劳动和追求精神升华。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合成生物等底层科技的迅猛发展,休闲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单是规模的扩大或形式的创新,而是重新定义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跃迁。
结合历史来看,休闲产业的形态发展可分成四个递进阶段:专注感官刺激与身体放松;专注知识获取与文化认同;专注心灵对话与生命觉醒;专注意识升维与文明跃迁。未来,人们有可能超限地体验各种界限的消失:虚拟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主动与被动等。休闲与艺术、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跨界融合的生态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和内容创造,休闲产业的价值链不断延伸,附加值显著提升。这些变革将休闲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使休闲产业从服务提供者升级为价值创造者。休闲产业的繁荣,将推动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比如城市规划和社区设计转向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创造力和体验感成为衡量个人和企业价值的重要标准,社会整体从“工作导向”转向“休闲导向”,最终转向“人的解放与发展”。
休闲产业的内涵远超传统意义上的娱乐消费。在休闲中创造、在创造中休闲,享受休闲和创造的每一瞬间,实质上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在这个意义上,休闲产业代表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社会和人类需求。有预测,到2030年全球传统休闲市场规模就会达到数万亿美元,毫无疑问,AI时代新形态的休闲产业可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引擎。未来,休闲不再是人生的点缀,而是成为人生发展的主体,休闲产业也不会专指某个具体行业,而是融入人类对生命可能性的永恒探索。重视休闲产业的发展,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将助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钱旭红,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