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平江路上,偶遇一场Q版“雅集”
4月3日,“雅集”主题快闪展在苏博文创平江路店开幕。苏报融媒记者 朱执竞/摄制
“三百六桥春色,二十四番花信,重会在苏州。”当辛夷、海棠、灼灼桃花的香气被鼻息捕捉,清明节气便已到来。而五百年前的江南文人会怎样欣赏、享受这“春云离离”?今天(4月3日)在苏州博物馆文创平江路店开幕的“雅集”主题快闪展上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平江路上的苏博官方文创店。苏报融媒记者 朱执竞/摄
过去,以诗书画为发端,以琴酒茶为纽带,文人雅士在纷扰世俗中构筑起一片精神上的纯粹桃源。雅集,则是这片“桃花源”的外化体现。它既是文人酾酒赋诗的场合,也是他们栖息安居的精神场域。此次展览仿佛徐徐铺陈一卷《江南雅集图》,可爱风的手绘插画将明代文人雅集“场景再现”,让人们得以沉浸式“围观”雅士别样的户外生活与百花齐放的“玩法”。雅与集汇聚,咫尺万里,观得一片闲适江湖。

雅集,这边请。苏报融媒记者 朱执竞/摄
作为一种源自文人群体的生活方式,雅集的主题随性,场所不限,以文人间的交友为基础,相似的品性爱好与审美情趣使他们汇聚,如同一场因兴致而起的“文化沙龙”。在雅集上,无论多么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玩。无论是以文会友、诗酒唱和,还是优游林泉、书画遣兴,明代文人把“玩”本身玩出了花样,玩出了腔调,也玩成了艺术。

请君入戏。苏报融媒记者 朱执竞/摄
此次展览化用“雅集图”中的场景,用手绘风重新展现。主色调选用青绿,既是对山水设色的致敬,也希望与传统绘画产生共振。展墙上的竹丛、芭蕉、松树,均是江南文人爱画的植物。竹制立杆和布面组成的一个个“游戏点”,似在邀请人们前来一探究竟。展览中还有一些根据史料演绎的“小剧场”,用现代语言打开文人的交游往来。

唐寅于一树桃花下吟诵《桃花庵歌》。苏报融媒记者 朱执竞/摄
曲水蜿蜒,宛若自墙面倾泻。小酒杯驶着荷叶,路过王羲之、文徵明辗转过时光,向着下游的、站在展览中的你我而来。松鸣、鸟语、风飒飒,翠攒百叠,自眼前横卷舒展。在打卡区,唐寅于一树桃花下吟咏《桃花庵歌》的场景用Q版呈现。可爱的唐寅醉眼微醺,端着一盏酒杯,犹如正在邀人对饮。展览期间,还会有胶片纪念门票“闪现”。

文创,好似古与今的重叠。苏报融媒记者 朱执竞/摄
文创,好似古与今的重叠。文人情志与意趣,现代生活与工艺,在这条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平江路上邂逅。此次展出的文创,跟随雅集内容渐次呈现:诗、书、画、茶、酒、琴、香……苏博以此为灵感创作出既实用、也可增添生活况味的产品。此外还有以“吴门四家”、文人雅趣为灵感设计的文创。看似“无用之用”的器物,能够将人们从汲汲营营中暂时抽离,用思维漫步在江南文人的雅集之中,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呼吸节奏,并将此刻的触动与观展回忆带回家。
(苏报融媒记者 朱执竞 通讯员 苏博轩/文)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