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沉默寡言,融入社会成了23岁男子一生的课题……
浙江大健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击播放视频)
“想找工作,赚钱,想找女朋友,想结婚。”
这也许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寻常人生轨迹,但对于23岁的光阳来说,并不容易。
过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这是一名孤独症患者最朴素的愿望。
今年的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儿时的光阳
光阳3岁开始上幼儿园时,母亲就发现他跟其他孩子似乎不太一样,“喜欢扔东西,塞东西,不是正常孩子玩玩具的样子。”随后,光阳被确诊为孤独症。
《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为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孤独症发病率0.7%,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过1000万。尽管这一疾病并不罕见,但人们对之了解甚少。大众眼中的孤独症,往往意味着“自闭”“孤僻”“抗拒社交”,现实中却不尽如此。
随着光阳的长大,光阳的母亲逐渐发现,儿子的心理需求几乎与正常孩子无异。“他很善良,很认真。他也渴望与普通人交往,但是其实会碰到很多的挫折。他非常希望表现给大家的是一个好的形象,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心理压力就变得巨大。”
今年年初,光阳从大专毕业,但离开了学校,面临的却是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尴尬与迷茫。“上一次我们去参加残疾人的招聘会,只有一家企业的两个岗位是招收我们这些(孤独症的)孩子的,大部分企业都不接纳。所以我们这些孩子其实机会是很少很少的。” 光阳的母亲说道。

招聘会上,光阳正在填写个人信息
“一直留在家里,有些孩子会退化的。”为了帮助光阳走出焦虑,慢慢融入社会,母亲带他找到了“心星鼓”公益课程。班里有很多和光阳一样“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年龄不同,症状不一,却能以鼓声为媒介建立起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结伴成长。在音乐疗愈的过程中,母亲发现光阳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放松了很多。在一个群体里面,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能被认同,变得更加自信了。”

“星星的孩子们”正在学习非洲鼓
接受采访时,光阳的母亲曾表示,“希望他能拥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宽松的环境,让他能够身心放松地生活。当然如果能工作就更好了。”
正值柳枝抽芽的盎然春意里,好消息传来:光阳已经找到了工作,正式踏上人生新篇。
诚然,他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但却如同他的名字,始终向着光和太阳的方向,努力生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隋雪 杨子宸 通讯员 祝姚玲
编辑:周泽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