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好课的样子
写课是教师从经验走向专业的必由之路,更是教学实践向教育智慧升华的桥梁。特级教师贲友林22年的写课实践印证了这一观点。他以“每日一记、一课一思”的坚持,累计撰写教学手记逾百万字,为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树立了典范。我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等教学实践为例进行了写课尝试。这种写课实践正成为撬动教学质量提升的支点。它既是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复盘,也是对教育本质的持续叩问。
秉持什么样的写课理念
教学前,我认真研读了特级教师贲友林的教学手记。受其启发,我准备了一个教学笔记本,记录每课的教学实践。本单元包括《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三篇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教育主题。
在写课构思中,我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收获、生命教育的渗透三个维度,发现三篇课文呈现了从动物到植物、从具象到抽象、从简单认知到深入探究的递进关系。
写课不仅是教学记录,还是专业实践与反思。在定位写课目标时,我将重点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真实记录课堂实况,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课堂中的重要片段,反映教学的真实状态;二是深入分析教学得失,思考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反应等,深入问题的本质;三是着眼于教学改进,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提升教学质量。
我采用“现象记录+深度反思”的写课模式。每节课记录重要的教学片段,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情况、学生反应、课堂生成内容等。在课后梳理思考,分析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实施。
我的单元写课实践
《小蝌蚪找妈妈》:亲情唤醒
课堂记录:课堂上,我准备蝌蚪标本和青蛙生长过程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我清楚地记得学生小明指着蝌蚪说:“老师,小蝌蚪的尾巴摆得好快啊!”这个自然观察成为导入课文的绝佳契机。
在角色扮演环节,当扮演小蝌蚪的学生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妈妈”时,一个女生说:“老师,我演小蝌蚪的时候,想起自己有一次在超市找不到妈妈的经历,真的很害怕。”这种情感的真实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记:写课时我发现了几个值得改进的地方:对生命成长过程的观察可以更系统,建议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角色扮演环节的组织还不够严密,应设计更多角色;亲情教育的深度还可以加强,可以增加情感体验环节。
《我是什么》:探索思考
课堂记录:“老师,我发现所有田地里长的庄稼都需要水的灌溉,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水!”小李的这句话引发了全班的热烈讨论。我追问:“为什么生活都离不开水呢?”学生积极回应:“没有水,生物就渴死了!”“离开水,生物就不能生长了”。这种由表及里的思考过程,不仅使课堂充满活跃氛围,而且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拓展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当讨论到生命需要营养时,有学生问:“老师,植物也需要吃东西吗?”这个问题自然将思维引向了下一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形成了很好的课程衔接。
教学手记: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但我的追问还不够深入;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可以更加多样;生活实例的运用可以更加丰富。
《植物妈妈有办法》:智慧启迪
课堂记录:“老师,这就像植物妈妈给宝宝准备的降落伞!”当展示蒲公英种子时,小红这一比喻让全班同学眼前一亮。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繁衍的智慧,课堂涌现很多精彩观点。
教学手记:这节课启发我,教学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同时也发现,植物观察可以更加系统,建议学生进行持续性观察记录。
写课要关注“三性”
概括起来,写课要关注“三性”。
一是及时性。写课要及时。我养成了每节课后立即记录的习惯:课堂上用便签纸记下关键词,课后立即整理。制定“写课时间表”:课后15分钟即时记录,当天晚上进行深度反思,每周末做系统总结,以此保证写课的质量和持续性。
二是真实性。写课要坚持“写真实”原则,既写成功经验,也记录问题和不足。特别值得记录的是,教学预设与实际课堂差异、学生真实反应、教学困惑等,可以为教学改进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反思性。写课不是流水账,重要的是深度反思。每次写课都会思考教学目标达成、方法选择、学生收获及改进方向等,通过深度思考促进教学的提升。
写课给我带来了什么
坚持写课使我对教材理解更深入。本单元三篇课文从具体的生命个体到抽象的生命特征,再到复杂的生命繁衍,体现了深刻的教育智慧。写课还帮助我发现了教材中的隐性资源,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视角。
写课使我形成了系统的教学思维,每次写课都会思考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与前后课程衔接,以及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维度统筹,提升了我的教学设计能力。
写课已经成为我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课前设计记录、课中观察笔记、课后系统反思等完整写课体系,体会到了“写课是与自己对话”的深刻意义,写课也推动自己走向更专业的教学理解。
写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本单元的写课实践,我体会到认真写课能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要以写课为镜,不断反思,持续提升,让教学散发生命光彩。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3月19日第12版
作者:明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