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淄川:智慧赋能 创新驱动 机器人解锁矿下安全密码

时间:

【来源: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政府_部门动态】

得益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替代人工下井,开展巡检、救援已成为现实。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煤矿用履带式巡检救援机器人依托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和智造能力,凭借“零接触”作业模式,为矿下作业筑起“安全屏障”。

在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园区内,一幢钢结构建筑拔地而起,正加紧施工,这是专为煤矿用履带式巡检救援机器人定制的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承载产品后续研发、测试及组装等关键任务。产品经理巩鹏介绍,这款机器人可实现对煤矿井下重点区域日常巡检、危险区域探测、灾后应急救援等复杂应用场景的全方位适配,从而推动了煤矿机器人从能用到好用,从好用到智能的转变。

煤矿用履带式巡检救援机器人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拳头产品”。基于公司自研底盘驱动平台开发,搭载Mirco GC气体分析系统、多模态环境感知系统、智能通信控制系统及AI边缘计算系统等核心技术,其中,气相色谱仪作为机器人的嗅探核心,可实现对一氧化碳、甲烷、乙烷等多种井下危险气体的高精度检测,及时提供预警。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白光明介绍,目前,气相微色谱分析仪已经研发到第四代。“我们的第四代产品,叫便携微色谱分析仪,它具备更高精度的快速分析能力,极大提升了仪器的续航能力以及便携性。后来又经过拆解重构以后,安装在我们的井下机器人上面,使它实现多场景的智能化运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祥龙测控将目光投向更前沿的人工智能领域,将依托新建研发中心的实验场景优势,着手将多模态感知系统与AI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加速推进煤矿安全装备智能化进程。

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光星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深度整合大模型技术,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实现机器人智能行走、智能探险、智能危险区的识别,进一步探险及分析危险场合的环境参数。预计未来三到五年,我们公司产值能达到三个亿到五个亿。”

作者:王飞越 赵烜艺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