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成立大会侧记
携手迈进新型储能时代 共筑双碳新梦想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成立大会侧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4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大咖、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包头,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揭牌为契机,聚焦“锚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新时期储能高质量发展”主题,共同开创储能事业发展新局面。
集众智 聚众力 共促包头储能新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灵活性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储能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创造”,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高歌猛进的进程中,新型储能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技术革新、市场重构,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会场内,大咖云集、行业聚首,共同探讨包头储能产业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发展方向,推动储能深度开发,为包头储能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把握新时期储能产业发展脉搏。
“新型储能是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是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代理)、储能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林芝告诉记者,分会成立后,将积极参与储能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新型储能全生命周期安全发展,促进储能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包头举办这样的大会,对企业、地方来说,是双向奔赴。包头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优厚的产业发展政策,而此次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导诸多储能行业的头部企业来到包头,不仅仅是投资兴业,更带来了创新的技术、理念,相信对包头稳步打造‘中国储能之都’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前,储能的发展势头迅猛,所面临的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潘立贤表示,希望把储能产业生态各个环节的头部企业联合起来,构建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围绕当前新能源的应用场景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实现从储能产品到储能应用场景的打通,让整个行业从过去低水平的内卷进入到高水平的联合发展。“此外,作为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的成员单位,我们也希望依托分会的联动作用,解决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层面、产品层面和研发层面的难题,形成1+1>2的效果。”潘立贤说。
在谈到与包头的合作时,潘立贤认为:“包头有很多优质的新能源应用场景,我们希望能够围绕这方面作出基于储能的绿色能源的整体解决方案,进行包括风光电站、储能电站、重卡换电站等投资建设。在生产制造端,我们基于混合储能技术的超大容量镍氢电池会用到大量的稀土,希望跟‘世界稀土之都’包头形成良好、紧密的合作。”
建设“储能之都” 做强现代能源经济
从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大会到2025年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成立,连续两年的行业盛会选择落地包头,充分展示了包头在发力储能产业赛道上的铿锵步履。
对于包头而言,发展储能产业就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储能产业发展服务保障机制,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印发的《包头市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速攻坚行动方案》,更是明确了打造“中国储能之都”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包头拥有丰富的风能,是新能源战略发展高地。”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立正告诉记者,“包头在发电和用户两端占有绝对的优势。作为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的重要成员单位,希望通过发起和参与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不断密切与储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及包头市的合作,把中间环节打通,真正做到发电、输电、储能、用电场景一体化的闭环,实现多方共赢。”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22家储能企业,产业链各环节均有项目布局。2025年一季度,全市负极材料产量1.6万吨,铜箔产量7400吨,镍钴盐产量600吨,生产磷酸铁锂电池Pack80台套、储能系统100MWh,储能产业实现产值9.94亿元。
不仅如此,包头的储能产业重点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目前,全市储能装备领域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252.7亿元,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在储能电站方面,14个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达320万千瓦,多个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建设进程。
在包头,产业政策优厚、基础扎实,是发展储能全生态链最佳之地;在包头,产业要素齐备、禀赋突出,是发展储能全产业链最优之地;在包头,产业场景丰富、前景广阔,是发展储能全价值链最强之地。
“这次盛会吸引了储能行业内材料端、系统端、产业链多元化等领域的相关企业,共同助力包头储能产业发展。”包头市招商投资促进局新能源产业部副部长张耀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会议效应,继续服务已落地的储能企业,跟踪对接参会的部分重点企业,探讨深化合作。同时加大打造‘中国储能之都’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尤其是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方面的企业落户包头,不断提升我市储能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楷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