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产业开门红扬起升级“新风帆”

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包头稀土产业正以势不可挡的“开门红”姿态开启新征程。稀土,这一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2024年,包头市稀土产业成绩斐然,5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52亿元,35个项目顺利投产,助力稀土产值成功迈上1000亿元的新台阶。2025年,46个重点项目接续发力,继续在稀土产业的赛道上疾驰。包头紧紧围绕党建引领、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向着“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的目标大步迈进。
坚持党建引领 明确产业发展路径
近年来,党建如同一条坚韧的红线,贯穿于我市稀土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注入磅礴力量,也驱动着这座城市在稀土产业的新征程中一路高歌猛进。
“我们深知党建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深入研究,明确了以巩固原料供应优势为基石,以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为核心突破口的发展路径。这不仅是基于市场需求和产业趋势的科学决策,更是党组织凝聚各方智慧的成果。”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据介绍,永磁材料是应用领域最广泛的稀土新材料,产值占全部稀土新材料的70%以上。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其产量年均增长超过15%。而永磁电机具有体积小、损耗小、效率高等显著优点,随着技术进步,其市场份额也将越来越大。因此,立足“两个稀土基地”建设路径,包头坚持以永磁材料作为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的主攻方向,以稀土永磁电机为“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建设突破口。
紧盯项目建设 提升产业集群品质
聚焦项目建设,是推动产业集群量质齐升的关键举措。2024年,包头稀土产业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助力稀土产值成功迈上千亿元的新台阶。今年,46个重点项目接续发力,北方稀土绿色冶炼一号工程、厦钨磁材项目一期等备受关注。
走进北方稀土绿色冶炼一号工程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奋进的乐章。“这个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绿色冶炼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是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我们有信心早日实现投产满产,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添砖加瓦。”中国北方稀土副总经理、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总指挥郝忠平满脸自豪地说。
永磁电机产业作为稀土应用的重要领域,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市将打造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作为建设全球领先稀土应用基地的关键一环,全力推动产业集聚。
塔吊旋转、机械轰鸣、焊花飞溅……稀土高新区卧龙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工人们铆足干劲抢抓工程节点,全力向目标任务冲刺。“包头丰富的稀土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卧龙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张文刚说。
加强科技创新 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包头积极优化整合创新平台,建立了稀土科技创新平台协同工作机制,全面优化创新资源。通过支持研制关键技术标准,加大专利布局、设计和培育力度,统筹布局中试示范线,规划建设集中高效的中试基地等有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稀土科研成果转化。
不仅如此,我市探索建立了“稀土+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聚焦培养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和战略问题研究。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产业学院晋升为国家级产业学院,也为我市稀土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包头稀土领域的创新主体不断涌现。过去一年,稀土领域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50%、17%和163%。“政府在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专利布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还统筹建设了中试基地,让稀土产业研发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这极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优化服务保障 改善产业发展生态
服务保障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一直以来,市工信局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促发展、为企纾困解难题”专项行动,通过政商恳谈早餐会和“三在两找”机制,及时倾听企业诉求,解决实际困难。
近日,市工信局举办永磁电机供需对接会和“稀土+”耦合会,促进稀土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鼓励并引导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攻关,共同开展“稀土+”光伏晶硅耦合研究,还推进晶硅企业降本增效,拓展“稀土+”应用新场景,为稀土与光伏晶硅耦合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了桥梁。
“这样的对接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合作平台,让我们能够精准地找到合作伙伴和市场需求,有效解决了销售和资金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一位参会企业代表说。
迎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包头稀土产业正如同奔腾的骏马,向着“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的目标奋勇前行,成为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接下来,市工信局将继续聚焦产业升级、生态构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保障等关键领域,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坚持党建引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稀土产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锐 评
借“开门红”东风 扬起产业升级“新帆”
□苗雨蔚
春潮涌动之际,包头稀土产业迎来“开门红”,成绩亮眼,发展路径清晰,未来充满希望。
党建引领为我市稀土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党组织凝聚各方智慧,基于市场需求和产业趋势,明确以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为核心的发展路径,为产业长远发展指明方向。
项目建设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前行。2024年众多重点项目助力产值突破,2025年新项目接续发力。北方稀土绿色冶炼一号工程采用先进技术践行绿色发展,卧龙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同时,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动能,优化创新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等举措,使创新主体不断涌现,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服务保障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通过专项行动、举办对接会等方式,积极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产业融合,拓展应用场景。
多方面协同发力,包头稀土产业正以昂扬之姿在产业发展赛道上全力冲刺,向着“两个稀土基地”的目标加速迈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祝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