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姥爷”为深圳地铁10号线题写站名火出圈 “姥爷”回应:中国人就应该写好中国字

在山西交城卦山书院,“姥爷”王朝珠挥毫泼墨。山西晚报记者 胡续光 摄


4月1日,在山西吕梁交城卦山下的小院里,给深圳地铁10号线书写站名的山西“姥爷”王朝珠说:“想不到大家这么认可我的字,比我写得好的书法家太多太多了,我还远远不够,也一直在向他们学习。大家对我的喜爱让我全家都很激动,我还会继续努力。”一口山西文水话,身形瘦削,说这话时,76岁的“姥爷”脸上红扑扑的,既欣喜又害羞,认真的神情像是一名小学生。
身在吕梁小县城的老人从来没有想过,不懂网络也用不好智能手机的他竟然成为“网红”,被无数网友温暖点赞,被陌生的年轻人、中年人亲热地呼喊“姥爷”,被深圳这座数智时代的“赛博”城市热情相邀。
连日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地铁里的“神仙书法”出圈了!背后的暖心故事正在刷屏》,随即全网跟进转发点赞,山西“姥爷”王朝珠和他“敦敦厚厚”“圆润古朴”“台风来了吹不倒”的隶书作品成为“顶流”。
春光渐盛,在王朝珠暂住的交城女儿家,记者听“姥爷”讲述山西书法和深圳地铁浪漫相遇温暖相牵的故事。
墨香无界
一横一竖连山海
3月27日,王朝珠正上大学的外孙女小张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向网友求助,希望有人帮忙拍摄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的照片,“站名是姥爷写的,但是姥爷没有去过深圳”。
寥寥几句话迅速引发了深圳网友的热烈响应,众多市民前往地铁站拍摄照片,没过两天,全部的站名一叠叠地发在了小张的评论区下面,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感受,诉说对姥爷作品的喜爱。深圳特区报报道,大家拍的不仅是站名,更是一份“替姥爷圆梦”的心意。
姥爷从来不会上社交平台,小张就一张张截屏发给姥爷,姥爷、姥姥和全家人的喜悦无以言表。
姥爷回忆说,他参加书法活动时,得知深圳地铁10号线向全国征集站名题字,在书友们推荐下,依照征稿要求,书写了隶书“光雅园”等字稿。
王朝珠并不知道是从多少作品中脱颖而出,也不知道自己的书法哪里打动了评委,他接到了书写10号线站名的任务——不是自己想的一两个,而是全部站名,记得当时可“心红”(兴奋、心里非常期待的意思)了。
那是2020年春,在交城卦山景区的卦山书院“姥爷”的工作室里,景区封山,他独自一人,无人打扰,反复揣摩,一个字一个字查字典、翻资料,看书法作品字帖,回想自己坐地铁时的站台模样,反反复复誊写,选择合适的比例,最后,精心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邮寄到深圳。
“姥爷”记得很清楚,深圳地铁10号线2020年8月18日开通运营前夕,工作人员还给他发来部分站名照片,邀请他去实地看一看。因为疫情原因,姥爷没能成行。
又是一年春,和家人聊天,姥爷说起当年的遗憾,乘客们喜欢吗?用得合适吗?
最深沉的力量,往往以最柔软的方式生长。外孙女小张将姥爷的笔墨发到社交平台的时候,亿万网友在屏幕前触摸到了文化的温度。评论区变成了夸夸群,变成了走心的金句小作文展示区,“敦敦厚厚的好可爱!山西大爷给深铁题的字太硬核了。”网友们如此评价道。“冬瓜岭”“雅宝”“雪象”,每一处地名都仿佛跃然纸上般鲜活灵动。“带姥爷来深圳,我当司机”的热忱,“藏着城市温暖密码”的才情,“既有老茶馆的烟火气又有深圳的赛博感”的神总结,使10号线隧道里奔涌的不只是列车,还有中国人对中国书法的赤诚。
评论区里,有人称深圳是“温暖的城市”,有人感叹“被爱包围”,还有人直呼“暖到心坎里”。
王朝珠一家感动不已,含着泪看着全网转发后天南地北的评论。老先生说,站名征集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文化意义的活动。
外孙女小张说,姥爷的出圈让她感觉到,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不论是黄土地的山西文水,还是特区广东深圳,我们都深爱着中国传统书法,从未遗忘用毛笔与世界交谈。
砚田心耕
形成“神仙书法”山西“姥爷体”
王朝珠老先生是文水人,中国书画院院士,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交城卦山书院有自己的工作室,所以在文水和交城两县居住。
“姥爷”一生习书法,他说自己出身泥腿子,偏爱握“笔杆子”。上小学开始,写字从未间断。临池学书到后来笔走龙蛇,靠的是父亲和大哥的引领,靠的是自己苦啃勤练。《礼器碑》《张迁碑》《史晨》《好大王碑》《衡方碑》等都是他的最爱。
必须要提到的是年长王朝珠10岁的大哥——王朝瑞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山西画院原院长,隶书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以“古雅清静的书风,体味其动感和力度”而称著。山西晚报18层会议室内,一幅书法作品悬挂了20多年,上书“尽心竭力为大众服务”,这句话是山西晚报的办报宗旨,书写它的是山西书画大家王朝瑞先生——2004年夏,王朝瑞先生应山西晚报之约馈赠墨宝。
记者把这幅字的照片给“姥爷”看,他赞叹看这力度。同为隶书,兄弟俩风格迥然不同。
年轻时,王朝珠曾有意识模仿大哥的隶书,大哥鼓励他,要写出自己的特色。王朝珠说自己好动,作品风格也跟着经常变,大哥的这句话他记住了,写自己味道的书法。在他看来,书法作品要让大家一眼能看得懂,所以照这个方向精进,“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终于形成了今天网友口中“老茶馆的烟火气”的“神仙书法”——“姥爷体”。
说起书法,老人眼里发着光,他说,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尤其希望时下多用电脑和手机的年轻人能够传承中国书法。所以,十多年前,他就找到村里,给家乡人许下承诺,凡是乡人儿女考上大学者,他都要写一幅字作为鼓励,字的内容多是中国古代励志诗言。这么多年,他送给年轻学子的字无法统计,书友王秀琴点赞说,王朝珠老人带动着“文水南安一带文风倍增,骄子倍出,水滋土润”。
“姥爷”的子女、孙辈打小听着他“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无二色”长大,都能写出一手好字。
王朝珠隶书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展入展获奖,有的被有关单位收藏,还有的被勒石入碑。
文脉传承
山西书法名人辈出
给深圳10号线题写站名的“姥爷”是咱山西人,吕梁人,是文水人,住交城,“姥爷”火了,家乡人纷纷向王朝珠一家人道贺,妥妥拉满了同为山西人的文化自信。
表里山河的山西,人杰地灵。山西书画更是一份响当当的存在。
前来看望老人的文水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文水,文至善水至美”。
工作人员介绍,文水素来崇文重教,兴学育人之风长盛不衰,加之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环境,有许多的书法瑰宝留存于文水的河川之间。这些遗存的真草隶篆佳作,经历千年磨砺隐藏于此,全国各地都有书法爱好者来文水查寻真迹。
自1989年以来,文水县先后成立了文联和县美术书画协会、文水县书法协会,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著名书法家王朝瑞、苏富世回乡培训,后来,“姥爷”王朝珠也担任了文水县书协的艺术指导。
文水县书协会员达150余名,创办书画院,举办“文脉传薪”书法临摹展,学习书法热度延续到中小学校,专设了书法课,比如东南街小学对书法素质教育非常重视。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书展、书赛中,文水县有百人次获奖。
不仅仅是文水,交城县宣传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白凌文也以“姥爷”工作室在交城卦山书院为傲。他带着记者专门来到卦山书院。
红墙碧瓦,在绿树掩映中,卦山书院格外清幽肃静。这里是古代文人学士讲习吟诵之所。据考证,大诗人李商隐曾经在此寻幽探胜,写下《交城旧庄感事》。元好问、朱彝尊、顾炎武、徐继畲、傅山等文人士大夫都曾在此游历、讲学。
白凌文告诉记者,20多年以来,交城积极组织各村、社区开展基层书法协会,并走进校园,书法普及形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群体一度达到近千人。近几年频频入展全国书法展、省书法展,不断有年轻人加入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形成“老带新、新促优”的良性生态。
不论在文水,还是交城,“姥爷”王朝珠都是书法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中国,书法作为超稳定文化符号,具备穿越代际与地域的韧性。三晋书法渊远流长,是中国书法的重要分支,书法作品气象万千,风格多豪放、雄浑、洒脱、质朴。
历数山西的历代书法名人,古有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卫铄),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正是她的学生。还有“初唐四大书法家”薛稷、“宋四家”米芾,“清初六大师”傅山等。现当代书法名家姚奠中、张颔、赵梅生……山西书法巨星煌煌,灿若星河。
横竖撇捺,皆是山河。一代代山西书法家用笔墨在新时代不同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众多的山西“姥爷”践行“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的朴素理念。
而今,“姥爷”一家已经收到深圳有关方面的正式邀请,正在准备行程,“姥爷”还特地准备了书法作品的“盲盒”。
外孙女小张一再感慨,这一切来得太意外太惊喜了。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和力量,能够链接到如此的温情和美好。
文水和交城地处革命老区吕梁,当一家人到达改革开放后的崭新城市——深圳的时候,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和众多网友共同期待。
(编辑:张瑶)
青科新闻:青春聚力量,创新探前路,以青少视角观天下。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351—404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