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村医生杨世霞走上国新办中外记者会:25年来以卫生室为家,认真服务每一个患者

时间:

4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卫生健康系统代表围绕“践行医者仁心,护佑人民健康”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见面会现场。图/国新网

“白求恩奖章”的获得者、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碧波镇白秧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杨世霞是代表之一,她扎根农村25年,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杨世霞2000年开始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其介绍,她所在的村是以畲族和仫佬族为主的民族村寨,全村有8个自然村寨,456户常住人口,1899人。25年来,她以卫生室为家,手机24小时开机,认真接待服务每一个患者,深入群众每一户,了解村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做好常见病的诊疗、慢性病随访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杨世霞。图/国新网

“我与村民融为一体,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称赞。我也许不是医术最好的医生,但我是离村民们最近的医生。一个药箱、一把雨伞、一双雨鞋、一只手电筒,就是我出诊的全部装备。20多年间,我跑遍了白秧坪村及周边6个村的每一条乡间小道,累计出诊行程达一万多公里。乡亲们对我的称呼,从‘妹儿’‘大嫂’到如今的‘伯母’。在我听来,这是他们对我工作的认可。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尽我最大的力量为大家治病、看病,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他们健康生活。”杨世霞称。

被问及乡村医疗的变化,以及对未来乡村医疗发展的期待,杨世霞称:“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在基层工作25年,我亲眼见证了乡村医疗有巨大的变化。我们村级医疗设施、医疗条件、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看病不再像以前那样,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老三样’来诊断病人。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我听了以后非常振奋。我想,随着强基工程的深入实施,乡村医疗水平会有更大的变化,我们村医在医学知识和技能上会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能到上级医院定点学习,得到大城市的对口支援和远程教学,让我们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杨世霞说,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到基层,也会有更多更好的机制留住他们,让村级的健康网底筑得更牢,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龚凌蔚 温艳丽 北京报道

编辑 王佳箐 李杨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