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建成超千公里骑行网络

深圳市坪山区大山陂水库绿道周边山水相依,生机盎然,是骑行的好选择。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杜艳)到2025年底累计建成休闲骑行道300公里,到2027年形成700公里骑行骨干网络,到2035年建成超1000公里休闲骑行网络……这是深圳为打造“山海连城 骑乐无穷”骑行品牌提出的最新目标。
4月25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圳市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局长张国宏介绍深圳休闲骑行道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超1000公里的休闲骑行网络,让‘山海连城 骑乐无穷’成为深圳又一亮丽的城市名片。”张国宏介绍,深圳将立足独特的山海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绿道、碧道、公园园路等慢行系统,全市规划构建“1+3+N”休闲骑行道体系。
1条滨海骑行道西起茅洲河口,东至大鹏鹿嘴,全长200公里,串联三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一洋(伶仃洋)一河(深圳河)景观,是融海岸自然、海滨活力、海边慢行于一体的休闲活力骑行带。
3个山海骑行大环中,西部环线展现科创活力,中部环线融合都市繁华,东部环线彰显山海壮美,形成各具特色的百公里级骑行大环。
N个特色骑行环是指建设各自超20公里的环湖、穿林、溯溪、绕城主题特色骑行环,串联重要城市节点、功能区块,连通大型绿廊、河流、水库、山体等自然景观。
半城半绿,山海城相依。据了解,深圳拥有260公里海岸线和1016平方公里蓝绿空间。近年来,深圳全力实施山海连城计划,全市公园总数1320个,各类步道总里程3600公里以上。目前,全市已贯通休闲骑行道100余公里。
休闲骑行道将连接深圳二十大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二十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以及众多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科教集聚区,建成青年创新创业创意人才的新型交流互动空间。
同时,骑行道还将串联商圈等消费聚集区域,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营40处以上服务驿站和休闲健身场所,促进骑行经济与产业发展。
此外,深圳还建设了“平赛两用”骑行道,打造“专业骑行+全民共享”的活力场所。近日,深圳正在接洽环法赛事来深考察团队。2025年,将举办深圳滨海公路自行车公开赛、第十五届全运会自由式小轮车比赛及残特奥会的场地自行车和公路自行车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