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血透“生命线”中断!医生巧手疏通血管
时间: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手臂上那条能维持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就是活下去的希望。71岁的金爷爷却因这条“生命线”突然闭塞,多方求医无果,一度陷入绝境。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肾内科团队迎难而上,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内瘘再通手术,为老人重新点亮了生命之光。
金爷爷是一名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一个月前,他的动静脉内瘘突然闭塞,无法正常透析。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季节交替,他还患上了重症肺炎,血压极低,甚至出现休克,情况十分危急,转辗多家当地医院都说手术有风险,这让金爷爷一家陷入了绝望。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一旦闭塞,毒素无法排出,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李惠利医院血透中心副主任张豪杰介绍,“这位患者年龄大、血管条件差,加上病情复杂,确实手术风险极高,但如果不尽快打通,后果不堪设想。”
入住李惠利医院肾内科时,金爷爷曾一度因为血压低濒临休克状态。“血管通路必须尽快开通,不然老人家的身体只会每况愈下。”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张豪杰带领团队仔细评估、控制病情,并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
手术中,他们发现金爷爷的血管不仅严重闭塞,而且硬化狭窄,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血管破裂。
“就像在锈蚀的水管里找通路,每一步都必须精准无误。”参与手术的张家乐医生形容。经过数小时的精细操作,医生们终于成功打通闭塞的血管,久违的血流震颤重新出现——“生命线”恢复了!

术后,在肾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金爷爷的血压逐渐稳定,肺炎得到控制,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家属激动地说:“跑了那么多医院都没办法,能在这里重获新生,真的太感谢了!”
动静脉内瘘闭塞是透析患者的紧急情况,超过72小时再通难度会大幅增加。高血压、低血压、血管损伤、感染等都可能导致闭塞,患者平时需注意保护瘘管,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