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元: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时间:

近年来,广元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实施“五大行动”。今年3月26日,广元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抓好乡村建设示范引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旧貌新颜:传统村落的转型之路

牛头山下,嘉陵江畔,国家级传统村落牛头村多幢青瓦土墙的传统民居背山面水、参差并存。暮春时节,走进昭化区昭化镇牛头村,入目满是深深浅浅的绿。

萝卜喜丰收,“晒”出好风景。赵洪文摄

“老屋修缮完好,原汁原味保留了古朴美观的风貌,加上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再也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养老之处。”4月3日,当缕缕阳光爬上屋对面的山头,仲家大院里,村民仲大军开启了一天的田园生活。

仲大军在城区购买了商品房,但不常住,用他自己的话说:“故土难离。再说,老屋冬暖夏凉,住起也安逸。”

“我们不仅保留了古村落的原始风貌,还传承了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使古村落恢复了‘形’,有了‘神’。”牛头村党支部书记杨军说。

近年来,昭化区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在“连片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活化利用,促进乡村和美农民富裕。目前,该区已经认定1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9个省、市级传统村落,传统民居1500余栋,是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县。

在山的另一边,利州区荣山镇,新的故事正在发生。

宋坪村,这个位于海拔1250米高山上的省级传统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如何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致富相结合,成为了新的挑战。

“我们充分利用宋坪村原始风貌保存完好的优势,结合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文旅资源。”荣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守住乡村的根脉,激活闲置的土地,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在动力,推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如今,宋坪村正逐步完善各项旅游设施,打造自己的“靠山吃山”新模式,将古村落古民居塑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为引领,近年来,广元市聚焦“保护、发展、传承、利用”持续用力,全面推进传统村落集群示范、整体保护、连片发展、守护乡愁,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和美乡村的“新颜”不是对“旧貌”的简单替代,而是在尊重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从建筑改造、产业转型到文化活化,每一处都需要找到传统元素与现代需求的结合点,让乡村在变化中保持本色,在发展中留住乡愁。

产业新生:绿水青山间的经济蝶变

秦巴山脉深处,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生态资源禀赋,通过产业创新、农旅融合等,实现了从“空心村”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蝶变。

2024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鲜活样本。

据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介绍,该村以猕猴桃、雪梨、脆桃为主导,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成有机猕猴桃、脆桃、柑橘等水果产业园600多亩,甲鱼水产养殖基地100余亩,并延伸发展建材加工厂、矿泉水代工等工业项目。

通过成都“岫云汤馆”体验店,生态食材直达城市餐桌,年销售额400余万元。这不仅让村民们养殖的家禽家畜有了稳定销路,还带动周边59个村2882户农户加入了“岫云村”品牌生产计划。

同样在昭化区虎跳镇三公村石榴园,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做好春管,为今年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去年开始与广元市武媚娘酒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虎跳石榴作为原材料,打造了武媚娘石榴酒,让石榴鲜果身价飙升。”广元市龙脉山水果种植专合社负责人刘春华说,以石榴为主的小水果产业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眼下,正值春茶黄金采摘期。连日来,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茶园里,茶农们忙碌不已。

过去,这里曾是亩产不足百元的“三跑田”,如今已蝶变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这离不开当地依托资源禀赋发展茶产业的有力赋能。木门镇副镇长张川说,该镇力争2025年实现茶园总面积3.15万亩,年产值突破13亿元。

…………

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思路,广元市突出增产增量、延链补链、优质优价、联农带农,组建茶叶、猕猴桃、核桃、肉牛羊、土鸡产业工作专班,全域推进市、县、乡现代农(林)业园区和村级产业园建设,带动发展庭院经济,新建现代农(林)业园区14个,巩固提升已建园区40个,累计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19个、村级产业示范园1661个、小农户增收致富园21.7万个,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

从靠山吃山到护山富山,各个村庄以生态为基、产业为翼,不断写下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守望相助:乡村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春日里,旺苍县普济镇中江村连绵的山峰上,朵朵白云“迎风而舞”;田野里,连片的油菜随风摇曳……在中江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建勋眼里,不失为一份基层治理的满意“答卷”。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中江村坚持改革创新,聚焦服务为民,以党建引领村级治理为抓手,探索和美乡村善治新路径,形成资源整合、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推动村庄建设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

站在村道远眺,杨建勋的视线落在正在家门口清扫路面的村民侯新书身上,他家门楣上“最美庭院”的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过去垃圾随手丢,现在主动扫,积分能换生活用品,还能上村史光荣榜!”侯新书一语道破“天机”,“用积分来量化评比,该怎么改善都清清楚楚。”

村里将环境卫生纳入《文明积分制管理办法》,围绕8个方面35个积分项目,通过兑换福利、评先授星、精准供给、载入村史等措施,激发村民参与村级管理内生动力。

群众满意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天然气、用电、用水收费系统和森林防火、农业产业、环境卫生、雪亮工程、应急广播等软硬件,建设“数治乡村”24小时实时监控系统,乡村善治“安全网”越织越牢。“过去靠腿跑,现在用数据跑,连天然气缴费都能在村口一体机搞定。”看着村子一步步发展起来,杨建勋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打开朝天区朝天镇青云村村委会办公室内“川善治——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智慧大屏,村民说事、党群服务、三务公开、办事清单等被“搬”进网络,为乡村治理精细化、智慧化赋能增效。

“我们不断推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修订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等制度,推行并优化村民道德积分制,将村内评选表彰与村民积分结果挂钩。”青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赵丹说,现在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与日俱增。

据统计,2024年,广元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291公里,建制村通硬化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3.53%、农村供电可靠率99.9%、乡镇通天然气率90.8%,主要聚居区5G通达率达70%。全面完成54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建设任务,新改建卫生厕所21963户,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7%以上。改造农村危房1916户,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4.94%、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保持100%。

和美乡村的“和”不仅指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当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当外部推动转化为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归去来兮: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密码

“我们基地现在增加了育菌车间、加工车间,从育菌出菇一直到深加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把小山村的平菇从大山带出去,卖到附近的成都、重庆,以及沿海地区,让本地老百姓的利益最大化。”苍溪县浙水乡山水村集体经济平菇基地负责人吴志怡指着眼前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介绍。

然而在这之前,村里还在为食用菌怎么卖出去、卖得好,缺乏专业运营人才而犯愁。

破局,奔着问题去。随着《苍溪县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困扰山水村许久的“人”的问题,有了“解法”——人才回引。

岫云村的岁月鸭。岫云村村委会供图

“让有想法、有市场营销经验的返乡创业青年吴志怡专门负责食用菌产业发展。”山水村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吴志怡成了产业基地负责人,重点在产销对接上下功夫。

通过电商直播、供应商超,小山村的平菇渐渐有了“名气”。吴志怡也被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

从“有产业无能人”到“处处有新农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让作为苍溪县村级后备力量培养的返乡人数在不断增长。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生产力。青川县围绕“电子商务+”发展模式,2024年订单式培养农村电商人才100余名,培育直播电商5人,打造直播新农人2名。

在剑阁现代粮油园区汉阳镇壮岭村,参加县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的学员们亲身感受现代化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在下寺镇双旗村、二龙村、云丰村,大家深入了解核桃产业培育、农旅融合带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治理的成功实践。

向内聚力,向外借力。和美乡村建设的路上,更多的人才帮扶措施落地。该市深入开展“广纳英才·元来有你”引才月活动,全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060名,柔性聘请“周末工程师”140名。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新评选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9名、“蜀道英才”259人,选派“蜀道英才五进”专家服务团240人常态服务基层一线,培育高素质农民1973名。深化乡土人才评价改革,评选乡村电商能人、全能农机员等5类新业态人才279人。

无论是“燕归来”的本土人才,还是“凤筑巢”的外来精英,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观念和视野的更新。和美乡村的建设,正需要这样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农人,在广袤田野上书写新的传奇。

乡村,它不仅是农业基地,也是文化载体;不仅是生态屏障,也是精神家园;不仅是乡愁所系,也是未来所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传统与现代交响,人们与自然共生,物质与精神共富,新时代的田园美景正在徐徐展开。

从麦穗悠扬到千亩花海,从山野小径到城乡畅达,广元在乡村振兴路上砥砺前行。和美乡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她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最终模板,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当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人们宜居宜业和美之梦必将更加绚丽多彩。(梁慧芳、杨果、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