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竹简制作方法和步骤(竹简是怎样制作的)

时间:

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到东汉,竹简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字载体,它上承商周甲骨下接东汉纸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为书写文明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尚书》中的《多士》篇有“唯殷先人,有典有册”的记载。

“册”字的各种书体

甲骨文中也有不少“册”字,从“册”字的构形推测,他本意是系有两道编绳的竹简。因此人们推测竹简应该在文字滥觞的商代就在使用,但遗憾的是,迄今的考古发现中,一直没有战国之前的竹简实物来佐证这一论点。


曾侯乙墓竹简

目前,出土最早的实物竹简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竹简,大约是公元前 440年。出土的竹简大概在72到75厘米之间,主要记载马匹、车辆、兵器装备等内容。这批竹简虽然没有曾侯乙编钟那样庞大而引人瞩目,但其久远的年代和独特的书写,为书法研究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那么这些竹简是怎样制成的呢?

竹简的制作过程

竹简采用竹片制成,一般用的是节长而皮薄的竹子,先将圆竹锯到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的竹片。

从竹片到竹简的制作过程,首先要经历一道煮竹的工序,将竹片与防虫的草药一起用沸水煮,避免虫蛀。之后要把竹片放在火上烤,或是放在特殊的烘房中,使竹片原有的汁液蒸发,避免腐坏。在烤的过程中水珠就会凝结在表面,如同人出汗一般,这被称为“汗青”。因此“汗青“用于指代书籍或者历史,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烘烤过程中,竹片会褪去天然的青色,所以这个过程又被称为“杀青”,杀青在今天就是定稿的意思。

之后进行二次裁竹,进一步裁成宽窄、长度一致的细长竹片。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皮富含油脂,如果直接用墨水把字写在上面,墨迹是不会往下渗的。所以需要进行刮青,顺着竹子生长的纹理刮去表面的青皮,这样后续写字时墨水往下渗,就不会轻易被擦去了。最后进行打眼和编册。书写有些时候是在编册之前,也有在编册之后。

竹简上的文字是直接用毛笔写出来的,正因为用毛笔书写才出现了文字的隶变,隶书是书写者对篆书的简化,也就是古人说的“隶乃篆之捷”。竹简的出现开启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的启蒙。隶书的典型特点是蚕头雁尾。它一改甲骨文的瘦长形态,演变成了矮胖的扁体字。

孩子们在课堂上动手编制竹简

百闻不如一见,见不如实践。在课后服务的托管学堂里,孩子们将会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制作竹简,像古人一样编简成册,然后在上面进行书写,细思文字源流,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