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处暑节气:为何一年有五季?)

时间:

一年有五季

俗话说: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是“三暑”和“三伏”,“三暑”指小暑、大暑和处暑;“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它们在时间和温度上很接近。

从小暑到处暑,分别经历了大暑、立秋两个节气,这四个节气都是暑热时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非常有利。

根据民俗:一年分五季,长夏主春秋。虽然说处暑有出暑的意思,但是暑热消退是一个过程,天气还会持续热一段时间,古人将立秋到秋分前这段时间称为“长夏”

此外,中医将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其中长夏‌指的是从立秋到秋分的这段时间,‌这是一年中暑气最重、湿气最盛的时期

根据《素问》中“脾主长夏”,所以,长夏养生重在健脾除湿,可以多吃一些薏米、山药、赤小豆健脾祛湿食物。‌

处暑吃两样,安康又富贵

第一,吃鸭子。处暑时节的鸭子肥美鲜香,营养丰富,能滋阴清热、生津健脾。民间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说法人们做好鸭子,一定得端一碗送给邻居分享,既能增进邻里感情,又有无病各家的吉祥寓意。

第二,吃鱼。俗话说:处暑吃鱼,年年有余。处暑之后,正是渔业收获的大好时节,这时,沿海渔民会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们开船出海,期盼渔业平安丰收。所以这几天人们都要吃鱼,寓意着年年有鱼。